一、历史沿革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以下简称“电气系”)招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和能源动力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01年获批开设,设在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当年招生40人。2008年学校院系调整,专业调整至新成立的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2012年起专业设置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业自动化和智能电网三个专业方向。2015年被评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8年对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和调整,设置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两个专业方向。2019年被评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从2021级开始遵循宽口径培养原则,不设专业方向。目前每年招收本科生约150人。2023年开始招收能源动力(电气工程方向)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实现了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贯通。
二、专业建设
电气系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探索与实践,建立了以工程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能力与素质。被评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有“电源技术校企协同育人实验班”,打造校企合作新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进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探索慕课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教学、人工智能赋能等新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近3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一流课程2门,主持省级质量工程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项、校级教改项目20余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电气系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条件和实践机会。指引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拥有的大量资源,如物理实验室、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实验场所,更充分利用面积1200余平方米的现代控制技术实验室(包括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室、电力工程实验室、电气工程仿真实验室、电气控制实验室、计算机与智能控制实验室、电机控制实验室等6个分实验室),有效完成实验教学活动。在实习活动方面,目前已建有稳定合作关系的省级和校级实习基地或实习定点单位6个,校内实习单位2个,保证实习的质量稳步提高。
三、师资队伍
电气系拥有一支素质过硬、专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19人具有博士学位(占总人数的76%),拥有硕士生导师15人。多位教师毕业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拉夫堡大学、大阪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形成电力电子新技术、电机系统分析与控制和智能电网技术与应用3个研究团队。
四、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围绕国家和广东省能源行业战略布局,形成电力电子新技术、电机系统分析与控制和智能电网技术与应用等3个研究领域。开展电力电子变换器的非线性行为、新型变换器拓扑及控制、电力电子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高电压技术、电机本体设计、电机驱动方法、电机系统先进控制策略、电力系统分析计算、电力系统规划与优化运行、电力系统安全与风险评价、等离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积极转化研究成果。近3年,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项目10项。
五、人才培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育人理念,适应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电气工程领域人才的要求,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理论和方法,能够系统解决电气工程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能够胜任设计、研发、制造、运行、管理等岗位的工作,成为电气相关行业的骨干力量和技术中坚,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动力行业创新发展需求,培养思想政治正确、社会责任合格、理论方法扎实、技术应用过硬,具有电气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电气领域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进行电气工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运行和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电气系目前有拥有本科生600多名,研究生50余名。学生的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学生所获成果丰富,在“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中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奖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累计向社会输送本科毕业生超3000人,未来电气系将持续为电力和能源等相关行业输送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