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广大 | English

专业介绍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介绍 > 正文

机器人工程

2020/04/24  点击:[]

机器人工程

 

一、学制,学位

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学科沿革、学位点

广州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于2017年获教育部备案,同年9月开始招生。该专业是广东省战略新兴特色专业、广东省校企合作联合人才培养基地。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指引,面向机器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科学、人文素养,数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使其掌握机器人设计、感知、决策与控制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机器人及智能系统的产品设计、科技开发、制造、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特别是适应大湾区机器人行业发展需求,胜任系统设计、集成开发、工程应用、科学研究、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岗位,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专业核心课程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器人学、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机驱动技术、数字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机器人系统建模与仿真。

 

四、学科方向及水平(优势及特色)

本专业以机械和控制为基础,融合人工智能和嵌入式技术,旨在培养具有宽厚基础知识、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交叉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共融,广泛采取学生导师制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机器人工程专业凝练面向发展具有感知、思维和动作能力的先进智能机器人系统,研究机器人学基础理论与方法、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和机器人应用技术,形成机器人构型创新及优化设计、机器人系统动力学及智能控制方法、机器人智能感知与决策、机器人新型功能部件及单元技术以及机器人智能技术理论与方法等五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

机器人工程专业目前已具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优势、教学科研协同创新平台优势、专业人才优势、新工科背景的创新型智能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优势以及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优势。

 

五、师资队伍实力

机器人工程专业以在机器人研究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邹涛院长为方向带头人,采取引进和自主培养的方式建设机器人教学、科研团队,近3年来引进高层次人才5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杰青1人,引进青年博士26人。在教学和科研上采取多学科交叉、互补、融合的团队组建方式,同时安排青年教师到教学第一线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该团队近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及青年基金项目2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主持教育部等省部级及市厅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多项,获2019年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2018年度广东省高校创新团队-PCB异型电子元器件高速高精插装驱控一体并联机器人系统研发创新团队(2018KCXTD023),在科研和教学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六、人才培养

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生参加机器人相关大赛获省级以上奖励30余项,其中“腾云智能装备项目”获2018年“挑战杯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金奖、“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获2018年“挑战杯 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2021年获中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赛国家二等奖。学生发表SCI检索高水平学术论文8篇,申请国家专利56件。

 

七、职业发展方向

从事机器人工程、智能装备、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与机器人、自动化设备有关的产品设计、研发、制造、技术管理、工程应用、检测与维护、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多种行业自主创业;国内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

 

八、专业社会发展前景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目前我国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缺口大。随着机器人在各个行业大规模普及应用,以及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1 本专业建设的工业机器人教学环境

      实验室7

2 本专业建设的智能人型机器人教学环境

 

(更新时间:202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