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依托广州大学建设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办学定位,建成优势明显、影响力强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本专业立足广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辐射省内外,秉承“宽口径、厚基础、应用广”的育人宗旨,培养适应新时期需求的应用型和创新型电气工程专业人才。毕业生将具备良好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技术,并能拥有持续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育人理念,适应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电气工程领域人才的要求,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理论和方法,能够系统解决电气工程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能够胜任设计、研发、制造、运行、管理等岗位的工作,成为电气相关行业的骨干力量、技术中坚、领军者和创业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培养规格
学制:4年
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基本学制4年,允许在3-7年的弹性学制内完成学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前总学分不少于162学分,且应该满足各类型课程相应的修业要求。
大二开始选拔1/3左右的学生进入创新班。创新班采用导师制,每个导师指导一组学生参加创新训练项目、竞赛和科研项目,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时达到的各方面要求是:
(1)知识要求
具有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电气产品设计与开发、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的能力,能够在电气装备制造与运行、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等领域发展,成为领域的技术管理骨干或创业者,服务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
(2)能力要求
具有交流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融入或领导团队,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不断更新知识,适应电气行业和社会发展。
(3)素质要求
具有工程素养、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正确理解和评价复杂电气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和电气工程实践对社会、安全、法律、文化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备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责任感。
四、课程体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由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构成。学科基础课主要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电路、C程序设计;专业必修课有工程电磁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高电压工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有军事技能、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综合设计、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五、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素质过硬、专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2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拥有博士学位者15人,占教师总数的65%,拥有硕士生导师12人。多位教师毕业于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形成电力电子新技术、电机系统分析与控制和智能电网技术与应用3个研究团队。
六、教学条件
本专业近几年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各种探索,建立了以工程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能力与素质。2017年组建“电源技术校企协同育人实验班”,打造校企合作新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进本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探索慕课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近3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主持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10余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条件和实践机会。指引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拥有的大量资源,如物理实验室、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实验场所,更充分利用本专业所辖的1200余平方米的现代控制技术实验室(包括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室、电力工程实验室、电气工程仿真实验室、电气控制实验室、计算机与智能控制实验室、电机控制实验室等6个分实验室),有效完成本专业的所有实验活动。在实习活动方面,目前已建有稳定合作关系的实习基地或实习定点单位3个,校内广州大学实验中心实习单位1个,保证实习的质量稳步提高。
专业实验室
电源技术校企班合影
电源技术校企班开班仪式
七、专业特色与影响力
本专业是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扎根广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技术,持续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型和创新型电气工程人才,助力大湾区电力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人才培养以工程教育认证为驱动,建立了校院系三层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健全完善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双闭环”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实施“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理论实践并重”的混合式教学;打造金课和星级课程,落实课程思政;在“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理念下,形成了“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素养与能力均保持高水平。拥有能源动力专业硕士学位点,实现了本科—硕士的连续培养。
八、学生课外竞赛情况
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和各类竞赛,学生所获成果丰富,代表我校首次在“挑战杯”决赛中斩获国家级一等奖。
获得“挑战杯”国家一等奖
获奖证书
(更新时间:2021年12月)